不锈钢厂家 发表于 2023-6-7 14:37:04

钢企能否顺势“驶”入?

算力作为数字经济的核心生产力,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,全社会需求迫切,且我国算力发展呈现出东西部结构失衡的问题。
  自2022年2月我国正式启动“东数西算”工程以来,贵州作为规划建设的八个算力网络枢纽节点之一,加快建成面向全国的算力保障基地,布局构建“1(集群)+8(城市)+N(边缘)”(具体见文末备注)算力格局,贵安集群新增数据中心11个,推动传统数据中心从成本中心向效益中心转变。从算力运营看,贵州组建了国资控股的省属算力运营企业,推进算力商品化和标准化,实现算网资源层面的统一管理、编排和调度,并在2022年数博会上发布了运营调度平台。目前,贵州省累计落地大型、超大型数据中心18个,服务器承载能力达到225万台,平均上架率达到56.5%。
  3月底,贵州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发布《省大数据局关于印发面向全国的算力保障基地建设规划的通知》(下称《通知》),立足国家“东数西算”工程战略定位,发挥自身禀赋优势,力图找到一条在贵州落地可行的发展路径,为深化大数据和数字经济发展赋能。
  贵州有何优势?
  贵州被中国数据中心产业发展联盟评价为“最适合投资数据中心的城市和地区”,有着建设面向全国的算力保障基地多维度优势。
  政策部署、路径规划明确。贵州省印发《国家大数据(贵州)综合试验区“十四五”建设规划》,提出要持续推进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高质量建设,建成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国家(贵州)枢纽节点;制定《贵州省新型数字设施中长期建设纲要》,提出着力做强数字新基建,将加快建设算力基础设施作为一项重大工作予以部署。同时,贵州围绕数据中心,向上下游延伸产业链,规划了从一开始的“东数西存”到新赛道“东数西算”、新场景“东数西训”,再到“东数西营”的清晰发展路径。
  自然条件得天独厚。贵州省处于喀斯特地貌地区,全省95%区域是山区,不沿边、不靠海,地质条件稳定,特别是贵安新区范围内地层发育齐全、岩浆活动微弱、薄皮构造典型、地壳相对稳定,历史上从未发生过大地震,适合开山建造数据中心和备份中心。同时,贵州夏天气候比较凉爽,散热相对容易,容易实现节能降耗。
  资源优势强力支撑。大数据机房的数据保护和设备散热是耗电的,保障稳定的电力供给是构建大数据存储中心的必要条件。而贵州集聚的超大型数据中心位居全球榜首,特别适合处理冷数据和温数据。贵州电力既有巨大的煤矿藏量又有丰富的水利资源作支撑,形成了“水火互济”的独特优势。为此,贵州加强电力的前瞻性布局,打好水车火、风、光“组合牌”,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。
  不过,据《中国冶金报》记者了解,贵州建设面向全国的算力保障基地,仍存在算力还没有充分覆盖到工业设计等核心环节、数据要素发挥潜力未得到充分释放、数据中心综合效益发挥还比较有限等问题,在西算中冷算的比例也高一点,温算其次,热算比例更小。因此,目前仍需要针对性的解决措施,有更多的热算企业落地贵州,从而进一步加速贵州建成面向全国的算力保障基地。
  建成什么样?
  《通知》提出“到2025年,面向全国的算力保障基地建设任务全面完成,贵州超大规模数据中心集群的地位更加巩固,存算比更加合理,云资源接入和算力统筹调度机制基本形成,全社会算力使用成本不断降低”等目标。
  根据规划,贵州将加快培育新业态新模式,着力推动由自然资源换发展向以数据资源求突破、由“冷数据”向“热数据”、由重硬件建设向重软件配套、由重基础运维向重数据开发、由重省内建设向面向全国发展的“五个转换”;大力推进“数网”“数纽”“数链”“数脑”“数盾”建设,通过“东数西算”工程有效满足京津冀、长三角、粤港澳大湾区等东部地区算力资源需求,形成“数据中心飞地”及数据加工处理的“前店后厂”模式;全面建设数据“新三线”,将贵州建成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。
  “从空间地理上看,贵州枢纽节点在我国南方具备独特优势,贵州到长三角、粤港澳大湾区、成渝等3个区域的直线距离分别约为1860公里、995公里、480公里,明显优于内蒙古、甘肃、宁夏等枢纽节点到上述3个区域的距离,由贵州枢纽节点为上述3个区域提供存储和算力服务更为合理。”基于此,《通知》特别将贵州未来开展存储和算力服务业务的首要方向定为长三角、粤港澳大湾区、成渝3个区域,兼顾京津冀,同时积极服务于湖南、云南、广西等周边地区。
  走向智能研究院执行院长赵敏表示,数据安全的问题值得注意。根据《通知》,贵州将构建动态数据安全防御体系,落实信息安全等级保护,建立贯穿管理、技术与运营的大数据安全机制等。据他了解,愿意把自己企业数据放到别人服务器上的企业是比较少的,愿意把本地产业链的庞大数据放到其他地区的城市也较少。“因此,彼此之间的协调机制和管理制度需要建立,有关法律法规需要健全。”他提出,然而,这些生产关系方面的优化与调整,通常滞后于数据生产力的建设。
  《通知》从能力指标、质量指标、结构指标、通道指标、产业指标等5个维度,建立了分年度绩效指标体系,如能力指标层面,当前机架规模为10.8万架,2023年—2015年的目标分别为25万架、50万架、80万架;质量指标层面,电能使用效率(PUE)为1.41,2023年—2015年将努力达到1.4、1.3、1.2;结构指标层面,算力(包括通算、智算、超算算力)总规模将由当前的0.81Eflpos(每秒一百京次浮点运算)发展到2Eflpos、5Eflpos、10Eflpos。
  业内专家提出,“东数西算”工程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,贵州本身没有现成的建设资金,因而需要争取大量国拨资金的支持。从《通知》中可以看出,贵州将积极协助符合条件的企业争取国家级产业基金支持,组织重点项目积极争取各部委项目扶持资金,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适合核心基础数字产品企业发展的信贷产品等。同时,贵州省还将通过“四化”基金与社会资本合作设立“东数西算”子基金,鼓励算力相关企业上市或挂牌融资等方式,解决资金问题。“建成后能在多长时间产生经济效益、收回投资,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。”业内专家表示。
  钢企如何参与?
  《通知》提出5条发展路径,包括建设布局科学、创新引领的算力基础设施,建设高速泛在、安全可靠的配套基础设施,构建绿色高效、安全可控的算力运营体系,搭建特色鲜明、普惠开放的算力服务平台,培育龙头汇聚、价值引领的算力产业生态。
  宝钢研究院智能所研究员、宝钢股份公司制造管理决策技术虚拟团队负责人杜斌表示,在提供算力基础设施方面,钢铁业存在较大的参与空间,如很多钢企因为搬迁,腾挪出来较大的土地空间,可以就地“腾笼换鸟”;同时,钢厂通常有自己的发电厂,减产后原来配置的输电线路能力有些过剩,可以挖掘潜力,为基础设施建设、运营提供电力。也有专家表示,很多钢企拥有自己的信息化、自动化公司,并且近几年,宝信软件等公司已经在新基建领域积累了比较多的经验,具备参与产业链各个环节工作的能力。
  “如此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,动辄上几百万台的服务器,可能首先要考虑清楚一个问题,‘东数西算’的用户是谁?”赵敏对于建成后“为谁服务”的问题提出疑虑,如果用户是“东数西算产业链图谱”中的企业群体,这些企业群体是否有意愿使用贵州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提供的“东数西算”基础设施,仍有待认真考察。《通知》提出,“我国算力规模预计每年还将以20%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”。对此,赵敏认为,这一增速所产生的数据增量,很有可能被各省份现有的数据中心分流并消化掉,贵州省的算力基础设施如何得到充分应用值得仔细考量。
  《通知》提出,在智慧工业方面,进一步将应用领域从能源矿产、白酒、装备、电子、化工等行业扩展到制造业各方面,促进形成生产带动应用、应用刺激生产的相辅相成的良性循环。对于钢铁企业是否需要算力服务,杜斌持保留态度。“目前,绝大多数钢厂并没有利用大规模算力的人才和业务需要,95%以上的钢铁业算力问题,可以通过‘技巧’规避。”他举例道,浦项制铁就曾表示,截至2021年底,除了图像传输,目前没有发现必须用5G的场景。
 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,下一步,贵州将着力打造算力上下游产业链,在加快“数据入黔”(引进央企、金融、互联网头部企业等数据中心落地建设)的同时,继续推动“算力出黔”,提升面向全国的算力服务能力。316L不锈钢管www.jns904lbxg.com904L不锈钢管
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钢企能否顺势“驶”入?